“五一”假期
想去人少独特的地方?
带你解锁不一样的“荔乡古韵”~
远离喧嚣,寻找淳朴气息
想要了解一座城
就寻觅时光沉淀的宝贝
若想触摸时光的纹路
不妨踏上增城人文探秘之旅
寻觅时光的痕迹
用双脚丈量文明的年轮
瓜岭村
瓜岭无岭,实为水乡!
瓜岭村位于增城区新塘镇东部
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这里有广州唯一的水上碉楼
经历500多年沧桑的瓜岭村
仍完整保留着
明清时期岭南水乡的历史风貌
是广东省著名的侨乡
华侨与碉楼文化深厚
岭南传统建筑与西式洋楼交错分布
11条麻石巷把
200多间古民居如棋盘状分布
全村共有文物保护单位20处
▼黄建华/摄
这里既让人见证了古村的古朴和宁静
又展示着其深厚的文化底蕴
漫步在古街幽巷
可感受百年古村的悠长魅力
▲黄建华/摄
水上古村
每一处人文景观都
富有故事性和知识性
成为了游客们的必游之地
瓜岭村还有非遗手工体验区
定期开展非遗传承体验活动
传承非遗技艺,擦亮古村招牌
十分有特色
万寿禅寺
荔湖边坐落着
增城千年古刹——万寿禅寺
万寿禅寺又名万寿寺
原位于增城区荔城街凤凰山
始建于北宋嘉佑年间
由僧人鉴圆和尚首创
至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
战争年代
寺院里的大部分建筑物
都被炮火炸毁
后来在荔湖中心湖区边的
大石岭山坳异地
规划重建了这座千年古刹
重建的万寿禅寺背倚青山、面朝荔湖
风景绝佳
而荔城街凤凰山上的万寿禅寺旧址
仍作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继续保留
并更名为长寿寺
何仙姑旅游景区
何仙姑旅游景区位于小楼镇
人文资源独特,文化历史悠久
是增城八景之一
增城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民间传说“八仙”之中唯一的
女仙何仙姑的故乡家庙
何仙姑家庙始建于唐朝
里面还有瓦上仙桃、仙姑井、何仙姑宝塔、钟楼、千年仙藤园、仙桃园等名胜景点都是不错的打卡好去处!
正果老街
每逢周六日、节假日
不少游客被正果老街
独特的历史文化和特色美食吸引而来
走进正果老街
历史感扑面而来
清末民初的民宅青砖建筑
20世纪70年代留存至今的圆角楼
......
似乎看到了传统与现代的奇妙交融
古色古香的街道、传承多年的老店铺
让人一秒穿越百年时光
▼黄建华/摄
正果老街汇聚了
丰富的色香味俱全的美食
不仅有着数百家特色美食店铺
正果云吞等网红地道美食
还有各种特色优质农副产品
不仅好看好逛还好吃!
每家店铺都人气十足
正果寺
正果寺,又名佛爷寺
始建于南宋时期
已有逾800年历史
为增城区文物保护单位
是正果老街最好的历史见证
这里古朴简约、雄劲幽雅
历经千年而香火鼎盛
置身其中
便能感受到满满的禅意
其中
宾公佛传说
入选第八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代表性项目
▲正果寺门口牛仔佛石雕像
寺庙内,白墙黛瓦
幽静清雅
院内有丰富的墙画
是静心放松的好选择
▲小红书@暴躁陈记/摄
漫步在寺院
处处充满古韵气息
细节处皆显建筑之精致
正果寺靠山而建
空气清新,绿树成阴
城市风景尽收眼底
▲小红书@暴躁陈记/摄
吾乡石屋
吾乡石屋
由有180年历史的客家围屋古村落
修复改建而成
是广州唯一的古村落精品民宿
▲巫国明/摄
▲黄建华/摄
吾乡石屋
由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宗亲
广府巨富石火星建于清朝道光年间
是珠三角保存较为
完好的客家围龙屋聚落
村落建筑青砖黛瓦,古韵悠长
▲黄建华/摄
楼高22米六层古炮楼傲立院内
俯视远方,田园风光尽收眼底
成为珠三角现存古村一绝
▲黄建华/摄
升级改造后的石屋山水环抱
在青山、竹林、田园、池塘、
河流、溪泉与果园之中
与自然山水融为一体
展示出一幅田园与生态
人文与自然和谐共融的精美画卷
▲黄建华/摄
岗埔围龙屋
岗埔原叫光布
因村民可以织出光洁的布而感到光荣
名光布,后取谐音,故名
300多年来
它历经风雨而不倒
静静地诉说着
陈氏先祖在此繁衍生息的历史
这里走出了38位秀才,堪称“秀才村”
成为人们了解客家民居特色
及探究客家文化的“活化石”
岗埔围龙屋建于
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
是一座
青砖、泥砖、木、卵石三合土混合结构建筑
整座围龙屋南北阔38.6米
东西深40米,占地1544平方米
围龙屋的中间部分为二进深的祠堂
村屋以祠堂为中轴
绕祠堂的左右及后面建扇形环屋带
由26个房间组成
在祠堂的左右
有宽4米、深17.5米的纵巷
前带门楼式小门,门楼的屋顶
及门面墙与祠堂和环屋带相连
使整个村落连成一体
在祠堂的后面与环屋带之间
有一块半月形的空旷地
用卵石铺砌而成
岗埔围龙屋还有一大特点
即阁楼有两层
这在围龙屋建筑中较为少见
二层阁楼对应的后墙上
设有一口口狭长形射击窗
岗埔围龙屋的装饰风格也颇具特色
该围龙屋正面山墙为镬耳封火山墙
屋脊为龙船脊
2019年10月,相关部门
对岗埔围龙屋进行全面修复
现在的岗埔围龙屋
陈旧与生机混合得恰到好处
给人一种时光积淀的独特韵味
中新坑贝村
坑贝村位于增城区中新镇
至今已有780多年历史
其保存完好的明末清初村落格局
典型的广府建筑风格
像一幅水墨丹青画卷
纵然历史变迁、沧海桑田
多年来,坑贝村以其优美的自然景色
深厚的文化底蕴
超震撼的建筑风格吸引着多方游客
早在2010年1月就被
广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
历史文化保护区
坑贝村的得名源于
附近金坑河盛产的坑贝
岭南人对风水一向在意
坑贝村就是完美的范本
它依山傍水
前面是清澈的西福河
后依绿树葱郁的后龙山
村子本身又是“外圆内方”
“圆”的是村前半月形的消火塘
“方”的是池塘背后四平八稳的村落格局
圆代表天,方则代表地
人居住在中间
就是天、地、人三相具备
这里总共有45座民宅
还包括祠堂、官厅、书房以及碉楼等
呈“棋盘式布局”
像是整齐列队的卫兵
借助纵横的巷道自由交通
发挥守望相助的精神
这里每间房屋屋顶为镬耳山墙龙船脊
被称为“镬耳屋”
寓意着富贵吉祥、丰衣足食
高高耸起的镬耳又名“封火墙”
过去的乡村里
大大的镬耳状山墙
可以有效阻止火势蔓延
平时更能引入微风
屋内清凉如水
别具一格的坑贝村
用遗留下来的精致的木牌匾、
参差逶迤的镬耳房、
形制相似的明清古院......
折射着这里的历史变迁、古趣和淳朴
浪漫古韵的气息
从一砖一瓦中渗透出来
百花古寺
百花古寺前身为白花书院
始建于公元68年
民谚称“未有增城、先有白花”
历史底蕴深厚
小红书WILSON在户外/摄
在社会各界呼吁下
2013年获批重建
历经10年
通过一系列的园林生态建设
百花古寺在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
取得了显著成果
百花古寺
践行绿美寺院的设计理念
通过科学合理规划和布局
实现了园林的绿化、美化与生态化
园林在岭南草本植物的选种配置上
选择姿态、色彩、质感
等与主题内涵相呼应
空间氛围相契合的植物
营造园林景物
小红书WILSON在户外/摄
这里的超大禅意园林
遛娃不累
中轴庭院里两侧种满
龙船花、紫薇、萱草
等岭南植物
东侧则有荷花湖+溪流
可以观察水生植物和小鱼
适合亲子互动
小红书WILSON在户外/摄
红墙金瓦、飞檐翘角
随手一拍就是古风大片!
古建筑之美
承载了数百年的历史文明
这样的“宝藏地”你爱了吗?
增城不仅有
独具风韵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
历史文化同样悠久丰富
处处彰显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五一”假期就“解锁”
来源:区融媒体中心股票加杠杆怎么操作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实盘配资app_实盘配资平台APP_十大配资平台app下载观点